违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
最后一个字是违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违的成语解释
- 德音莫违 德音:善言;莫违:不要违背。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。
 - 乐行忧违 指所乐的事就去做,所忧的事则避开。
 - 色仁行违 表面上主张仁德,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。
 - 事与心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。同“事与原违”。
 - 阳奉阴违 阳:表面上;奉:遵守,听从;阴:暗地里。指玩弄两面派手法,表面上遵从,暗地里违背。
 - 言与心违 言语与心意相违背。
 - 昭德塞违 彰明美德,杜绝错误。
 - 迁善塞违 犹言向善而防堵邪恶。
 - 靖言庸违 指言语巧饰而行动乖违。
 - 静言庸违 语言善巧而行动乖违。犹言口是行非。
 -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
 - 事与原违 事实与愿望相违背。
 - 绳愆纠违 绳:束缚,扶正;愆:过失;纠:纠正。指举发过失,纠正错误
 - 循道不违 循:依照;违:违背。遵循道德规范而不违背
 - 纠缪绳违 纠:督察,纠正;缪:同“谬”,错误;绳:纠正;违:过失。纠正错误与过失
 - 灭德立违 灭:消灭。败坏道德,做违背道德的事
 
违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违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违的成语出处
- 德音莫违 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德音莫为,及尔同死。”
 - 乐行忧违 语出《易·干》:“乐则行之,忧则违之。”
 - 色仁行违 《论语·颜渊》:“夫闻也者,色取仁而行违,居之不疑。”
 - 事与心违 北齐·魏收《魏书·王叡传》:“诚思竭尽力命,以报所受,不谓事与心违,忽婴重疾。”宋·欧阳修《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》诗:“貌先年老因忧国,事与心违始乞身。”
 - 阳奉阴违 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十七回:“亦曾当面劝过他,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,也就奈何他不得。”
 - 言与心违 《吴子·图国》:“臣以见占隐,以往察来,主君何言与心违?”
 - 昭德塞违 《左传·恒公二年》:“君人者将昭德塞违,以临照百官。”孔颖达疏:“昭德,谓昭明善德,使德益彰闻也;塞违,谓闭塞违邪,使违命止息也。”
 - 迁善塞违 清·谭嗣同《刘淞芙跋》:“闻见既溥,法戒乃兴,迁善塞违,教治以懋。”
 - 靖言庸违 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尊传》:“伤害阴阳,为国家忧,无承用诏书之意,靖言庸违,象龚滔天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