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
最后一个字是牙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牙的成语解释
- 拨嘴撩牙 指挑拨是非。
 - 戴发含牙 长着头发和牙齿。指人。
 - 钩爪锯牙 指鸟兽尖曲、锋利的爪、牙。比喻人的凶恶残暴。也比喻武装军队。
 -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。
 -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。同“狗口里吐不出象牙”。
 -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。
 - 虎口拔牙 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情。
 - 诘诎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同“诘曲聱牙”。
 - 诘屈謷牙 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同“诘曲聱牙”。
 - 金口玉牙 金、玉:比喻珍贵。指皇帝是金口玉牙,说什么是什么,不能更改。现比喻说一不二。
 - 强嘴硬牙 指能说会道。
 - 课嘴撩牙 搬唇弄舌。课,用同“嗑”。
 - 利齿伶牙 伶:通“灵”,灵活,乖巧。能说会道。
 - 利齿能牙 口齿伶俐,能说会道。
 - 俐齿伶牙 指能说会道。
 - 青面獠牙 青面:脸上泛着青色;獠牙:露在外面的长牙。旧时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恶鬼的面貌。现形容人面貌极其凶恶。
 - 雀角鼠牙 雀、鼠:比喻强暴者。原意是因为强暴者的欺凌而引起争讼。后比喻打官司的事。
 - 鼠雀之牙 指争讼之事。
 - 舞爪张牙 原形容猛兽的凶相,后常用来比喻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 - 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 用瞪眼回击瞪眼,用牙齿咬人对付牙齿咬人。指对方使用什么手段,就用什么手段进行回击。
 - 以牙还牙 用牙咬来对付牙咬。比喻针锋相对地进行回击。
 - 泽吻磨牙 犹言龇牙咧嘴。凶残的样子。
 - 北门南牙 北门:指羽林诸将;南牙:指宰相。指文武重臣。
 - 铁面枪牙 比喻坚忍不拔,刻苦自励。
 - 铁嘴钢牙 比喻能言善辩。
 - 佶屈聱牙 佶屈:曲折;聱牙:不顺口。指文章读起来不顺口。
 - 诘屈聱牙 诘屈:同“佶屈”,曲折,引申为不顺畅;聱牙:读起来拗口、别扭。形容文字晦涩艰深,难懂难读。
 - 诘曲聱牙 形容文句艰涩,不通顺畅达。
 - 铁面鎗牙 比喻坚忍不拔,刻苦自励。 明 李贽 《咏古》之一:“卧薪嘗膽爲吞 吴 ,鐵面鎗牙是丈夫。”
 - 祸发齿牙 说话不谨慎会招来灾祸
 - 红口白牙 指一口咬定或指某句话确实说过
 - 切齿咬牙 切齿:咬紧牙关,表示痛恨。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
 - 青脸獠牙 獠牙:露出嘴唇的长牙。形容面貌极其凶恶狰狞
 - 心腹爪牙 心腹:比喻亲信;爪牙:比喻辅佐的人。指亲信羽翼
 - 心膂爪牙 膂:脊骨;爪牙:近卫武臣。指亲近武臣
 - 勾爪居牙 勾:同“钩”,悬挂器物的用具;居:同“锯”,切割材料的刀具。钩子般的爪牙,锯子般的牙齿。形容爪牙的锐利
 - 盘石犬牙 盘石:巨石。指分封宗室以巩固其统治
 
牙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牙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牙的成语出处
- 拨嘴撩牙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中间放着个蓼儿洼,明助着番家打汉家。通事中间,拨嘴撩牙。”
 - 戴发含牙 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骂贼》:“雷海清呵!若不把一肩担,可不枉了戴发含牙人是俺。但得纲常无缺,须眉无愧,便九死也心甘。”
 - 钩爪锯牙 《淮南子·本经训》:“凤皇不下,句爪、居牙、戴角、出距之兽于是鸷矣。”
 -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元 高文秀《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公理来,狗口里吐不出象牙。”
 -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 茅盾《霜叶红似二月花续稿》第十五章:“还有些话,牵涉到老弟,咳,反正狗口不出象牙,不说也罢。”
 - 狗口里吐不出象牙 《元曲选·遇上皇》第一折:“父亲和这等东西,有什么好话,讲出什么公理来,狗口里吐不出象牙。”
 - 虎口拔牙 金·马钰《玩丹砂·赠阎先生》:“猛虎口中敲玉齿,骊龙颔下夺神珠。”
 - 诘诎聱牙 鲁迅《集外集拾遗补编·破恶声论》:“且又日鼓舞之以报章,间协助之以书籍,中之文词,虽诘诎聱牙,难于尽晓,顾究亦输入文明之利器也。”
 - 诘屈謷牙 清·陈田《〈明诗纪事戊签〉序》:“其间独照之匠,若荆川、遵岩、震川,变秦汉为欧曾,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