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结尾的成语大全列表
最后一个字是倒的成语
    第四个字是倒的成语解释
- 冰山易倒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,容易倒塌。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。
 - 不识起倒 指不知好歹;不识时务。
 - 不知颠倒 犹言不明事理。
 - 不知起倒 不知利害,不知高低。
 - 东扶西倒 从这边扶起,却又倒向那边。比喻顾此失彼。也形容坏习气太多,纠正了这一点,那一点又冒头了。
 - 东踅西倒 形容行走艰难。
 - 阿平绝倒 以之比喻对对方的言论极为佩服。亦用为讥讽言论极为乖谬,常贻笑大方。
 - 颠颠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。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,不可置信。
 - 魂颠梦倒 犹言神魂颠倒。精神恍惚,颠三倒四,失去常态。
 - 江翻海倒 犹江翻海沸。形容水势浩大。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。
 - 鸾颠凤倒 指男女欢合。
 - 没颠没倒 指没分晓或纷乱的样子。
 - 梦魂颠倒 比喻心神恍惚,失去常态。
 - 梦想颠倒 比喻心神恍惚,失去常态。
 - 七颠八倒 形容十分凌乱。
 - 七病八倒 形容体弱多病。
 - 七老八倒 形容年老体衰。
 - 穷途潦倒 潦倒:失意。形容无路可走,十分失意。同“穷愁潦倒”。
 - 穷愁潦倒 穷愁:穷困愁伤;潦倒:颓丧,失意。穷困愁苦,失意消沉。形容读书人境遇困苦,意志消沉。
 - 神魂颠倒 神魂:精神,神志。精神恍惚,颠三倒四,失去常态。
 - 是非颠倒 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
 - 无颠无倒 犹言颠颠倒倒。指精神错乱。无,语助词,无义。
 - 主客颠倒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。
 - 兵败如山倒 兵:军队。形容军队溃败就像山倒塌一样,一败涂地。
 - 白黑颠倒 颠倒:错乱。指白黑不分、是非颠倒。
 - 东横西倒 形容杂乱。
 - 东歪西倒 形容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
 - 穷困潦倒 穷困:贫穷、困难;潦倒:失意。生活贫困,失意颓丧。
 - 贫困潦倒 生活贫困,精神失意颓丧。
 - 言颠语倒 说话颠三倒四。
 - 醉山颓倒 形容醉态。
 - 应弦而倒 随着弓弦的声音而倒下。形容射箭技艺高超。
 - 人妖颠倒 妖:妖魔鬼怪。人与鬼颠倒。比喻是非颠倒,好坏不分。
 - 玉山自倒 玉山:比喻人的身形美好。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
 - 玉山倾倒 玉山:比喻人的身形美好。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
 - 两边倒 形容摇摆不定,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张
 - 摇摇欲倒 摇摇:摇晃;欲:将要。形容很快就要倒塌,或不稳固,很快就要垮台
 - 一见倾倒 初次见面就产生爱慕的情感
 - 一笔抹倒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、优点全部否定
 - 贫穷潦倒 家境很穷、衣着破烂、精神状态很差
 - 歪歪倒倒 不端正的样子,形容行动不稳的样子
 - 东翻西倒 翻:翻转,倒下;倒:颠倒,翻转。形容四处翻捡找寻
 - 西歪东倒 歪:偏斜。指身不由己,倾斜不稳。也形容物体倾斜不牢固
 - 盆倾瓮倒 盆瓮都倾倒过来。形容水、酒等液体急速下泻
 
倒结尾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4个是倒的成语接龙
    最后一个字是倒的成语出处
- 冰山易倒 《蝴蝶媒》第十三回:“那越公虽待我不薄,奈他年寿无多,冰山易倒,未可久留。”
 - 不识起倒 《西游记》第五二回:“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,不久便要宰杀,您还不识起倒?去了罢!”
 - 不知颠倒 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十九回: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,人人亦不知顛倒。天色又看看晚了。”
 - 不知起倒 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五回:“你可知他一面在这里服药,一面在那边戕伐,碰了个不知起倒的医生还给他服点燥烈之品,正是‘泼油救火’,恐怕他死得不快罢了。”
 - 东扶西倒 宋·杨万里《过南荡》诗:“笑杀槿篱能耐事,东扶西倒野酴醚。”
 - 东踅西倒 明·冯惟敏《新水令·庚午春试笔》套曲:“看俺这曲脊是腰,手颤头摇,言语刁骚,衣履鏖糟,行动处东踅西倒,一步低一步高。”
 - 阿平绝倒 据《晋书·卫玠传》及《王澄传》载:玠好言玄理。琅玡王澄字平子,兄昵称之曰:“阿平”。有高名,少所推许,每闻玠言,辄叹息绝倒。故时为之语曰:“卫玠谈道,平子绝倒。”
 - 颠颠倒倒 《朱子全书》卷六:“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,要读《周礼》、诸史、本朝典故,一向尽要理会,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,少刻,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,没顿放处。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七:“彼此夙缘,颠颠倒倒,皆非偶然也。”
 - 魂颠梦倒 明·冯梦龙《锦堂月·金阊纪遇》套曲:“魂颠梦倒神未定,忽听得雨骤风狂闹五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