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个字是手的成语大全列表
第3个是手的成语
    手在第三个的成语解释
- 别出手眼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。
 - 别具手眼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。
 - 不龟手药 ①使手不冻裂的药。②比喻微才薄技。
 - 倒持手板 古代官员持手板以朝。倒持手板,指惊惶失态。同“倒执手版”。
 - 倒执手版 古代官员持手版以朝。倒执手版,指惊惶失态。
 - 目送手挥 手眼并用,怎么想就怎么用。也比喻语言文字的意义双关,意在言外。
 - 目治手营 亲眼观察,亲手试验。
 - 胼胝手足 手脚上磨出老茧。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。同“胼手胝足”。
 - 亲如手足 象兄弟一样的亲密。多形容朋友的情谊深厚。
 - 人多手杂 指动手的人多。也只人头杂的场合,东西容易散失或丢失。
 - 手高手低 形容用手或用一般的器皿分东西,难免多少有出入。
 - 不择手段 择:选择。指为了达到目的,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。
 - 先下手为强 在对手没有准备好的时候首先动手,取得主动地位。
 - 心狠手辣 心肠凶狠,手段毒辣。
 - 心灵手巧 心思灵敏,手艺巧妙(多用在女子)。
 - 心慕手追 慕:羡慕;追:追求。心头羡慕,手上模仿。形容竭力模仿。
 - 心闲手敏 闲:熟悉;敏:灵敏。形容技艺熟练了,心里闲静,手法灵敏。
 - 心慈手软 心怀恻隐而不忍下手。
 - 心狠手毒 犹言心狠手辣。心肠凶狠,手段毒辣。
 - 心辣手狠 心肠凶狠,手段毒辣。同“心狠手辣”。
 - 心摹手追 用心揣摩,追随仿效。
 - 眼高手低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(甚至不切实际),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。
 - 眼明手快 看得准,动作敏捷。
 - 一举手之劳 比喻不费力,只是一抬手那样。
 - 眼急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
 - 眼疾手快 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
 - 眼高手生 眼界高但能力低。
 - 眼尖手快 眼力好,动作快。
 - 足蹈手舞 犹言手舞足蹈。形容喜悦到极点时的样子。
 - 足茧手胝 指由于辛劳而使手和脚上生了老茧。
 - 脚忙手乱 形容遇事慌张,不知如何是好。
 - 情同手足 手足:比喻兄弟。交情很深,如同兄弟一样。
 - 强将手下无弱兵 英勇的将领部下没有软弱无能的士兵。比喻好的领导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。
 - 眼捷手快 眼力好,动作快。《水浒传》第十七回:“ 何濤 自從領了這件公事,晝夜無眠,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,去 黄泥岡 上往來緝捕。”《警世通言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》:“ 何立 帶了夥伴,並一班眼明手快的公人,逕到 官巷口 李 家生藥店,提捉正賊 許宣 。”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六回:“那女子眼明手快,連忙丢下杠子,拿出那把刀來往上一架。” 李劼人 《天魔舞》第十七章:“这也得眼明手快比较内行的人,才行啊!”亦作“ 眼明手捷 ”。 元 无名氏 《盆儿鬼》第三折:“想起俺少時節眼明手捷,體快身輕;到如今老了也腰曲頭低。”
 - 眼明手捷 看得准,下手快。形容人反应快,动作敏捷
 - 霹雳手 指断案敏捷的人。
 - 情若手足 手足:指兄弟。情谊深厚,如同兄弟一样
 - 先下手为强,后下手遭殃 指先于别人行动,可以取得优势,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
 - 莫措手足 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,或无法应付
 - 多面手 指擅长多种技艺的人
 - 一把手 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
 - 左右手 比喻得力的助手
 - 吹鼓手 旧时婚丧礼仪中吹打乐器的人,比喻专为别人捧场的人
 - 神枪手 射击技术十分高强的人
 - 三只手 扒手,小偷
 
第三个字是手的成语接龙、出处
第3个是手的成语接龙
    手在第三个的成语出处
- 别出手眼 郑振铎《插图本中国文学史》第六章二:“卓吾所著书,于上下数千年之间,别出手眼,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。”
 - 别具手眼 清·钱谦益《序》:“德水于杜,别具手眼。”
 - 不龟手药 《陆游诗集卷二十二·寓叹》:“人生各自有穷通,世事宁论拙与工。裹马革心空许国,不龟手药却成功。早朝玉勒千门雪,夜坐蓬窗万壑风。借得奇书且勤读,小儿能续地炉红。”
 - 倒持手板 宋·刘克庄《沁园春·再和林卿韵》词:“待得新亭,倒持手板,何似抽还政事堂。”
 - 倒执手版 《晋书·谢安传》:“[桓温]入赴山陵,止新亭,大陈兵卫,将移晋室,呼安及王坦之,欲于座害之。坦之甚惧……既见温,坦之汗流沾衣,倒执手版。安从容就席。”
 - 目送手挥 三国魏·稽康《赠兄弟才公穆入军》诗:“目送归鸿,手挥五弦,俯仰自得,游心太玄。”
 - 目治手营 严复《天演论·导言》:“先后间出,目治手营,穷探审论,知有生之物,始于同,终于异。”
 - 胼胝手足 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二章:“农民穷苦,胼胝手足以经营之,而终岁之勤,一粒无获。”
 - 亲如手足 元·关汉卿《魔合罗》第四折:“想兄弟情亲如手足。”